媒体关注 | 为社区治理创新厚植公益种子,德益青年在行动
2020-09-03

南方日报讯 欧阳少伟报道 如何撬动社区青年,用创新的思维与方法去参与社区公益?自去年8月开始,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下称“德胜基金会”)与顺德青年企业家(青商)协会·益基金携手,联合发起了“德益青年”公益行动。该公益行动推行一年来,以小额资助的方式助力顺德区社区治理,让青年公益项目在顺德“多点开花”,引领更多青年参与社区公益和基层社会治理。

强强联手

助力公益事业“年轻化”

“德益青年中的‘德’代表德胜基金会,‘益’代表益基金,德益也是‘得益’的谐音,寓意公益行动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获益,同时也让热爱公益的年轻人在这个平台得到成长。”顺德青企协执行会长、益基金理事长龚武解释说,在何享健等老一辈顺德企业家精神引领下,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年企业家主动加入到公益队伍中。

去年,德胜基金会与顺德青企协·益基金方强强联手,各自出资50万元,共同打造百万青年公益计划,资助的项目达56个,其相关负责人平均年龄仅为24.7岁,有效推动公益事业“年轻化”。

6月23日,2020年德益青年公益行动发布会在顺德演艺中心举办,发布新年度的百万公益行动支持计划。欧阳少伟 摄

今年,这一公益行动仍在接力,共征集公益项目108个,项目涉及心理疏导、社区照顾、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残健共融、法治教育、家暴预防、文化保育、公益影像等多个层面。经项目初审、复审答辩,8月底最终确定资助项目62个。

8月15日,77个青年公益项目团队参加2020年德益青年公益行动复审会,青年代表上台路演、接受评委答辩。德胜基金会供图

德胜基金会副理事长郭祺介绍,基金会自2017年开始打造“青年公益”项目,旨在为具有潜力、创意和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团队,特别是大中学生团体和初创的社会组织提供项目活动资助、团队能力建设等支持。

升级后的“德益青年”公益行动,结合德胜基金会的专业资助、联结社区和青年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经验智慧的两大优势,希望打造公益青年成长平台,通过项目实践,协助青年提升能力,让更多的青年成为有责任的行动者和公益文化倡导者,并在全社会营造青年公益生态氛围。

专业支持

培育青年公益后备力量

黄钜茂是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的机电专业教师,近期,他领衔申报的胡宝星义工服务队“家电维修进村居”项目再次获得了“德益青年”公益行动的支持,这已是该项目连续三年获得专家评审的认可。

认可源于日积月累的口碑。在2009年胡宝星职校义工服务队成立之后,黄钜茂就跟随义工队伍下乡开始家电维修公益服务活动。2011年,胡宝星职校家电维修协会正式成立,一大批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目前该协会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注册师生志愿者81人,在杏坛镇各村居共举办了45场义务家电维修大型活动,入户到特殊困难家庭中开展家电检修等,登记维修各类家电4000件,受益群众超过11000人次。

黄钜茂带领胡宝星义工服务队,持续开展“家电维修进村居”公益行动。受访者供图

“学生们不仅在公益实践中提高了技能、增强了信心,部分学生还通过技能单招考试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黄钜茂透露。

陈晓锋,在今年6月被确定为“德益青年”公益行动的公益形象大使。这位顺德90后青年一年前毕业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而她早在大一时就与社区公益结缘,她策划的无语者体验学堂项目,获得了德胜基金会2017年本土公益支持计划的资助。

“获得资金大概只有4700元,这让我和团队的小伙伴经历了一场特别的公益之旅。我们举办了手语学堂、拍摄了轻语微电影等。”陈晓锋介绍,项目推进过程也让她对公益有了更深的理解。毕业后,以非科班的出身,她成为了佛山市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一线社工。

从大学毕业生到走上公益之路,再到成为德益青年公益行动大使,陈晓锋(右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顺德青年的担当。欧阳少伟 摄

德胜基金会理事、秘书长曾丽介绍,从“本土公益支持计划”到“德益青年”公益行动项目,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2019年开始,基金会特别安排了专业平台机构全程陪伴公益青年成长,目的是让青年人学习到公益的理念和方法。

而在100万元的“德益青年”资金之外,德胜基金会再投入20万元,资助具有多年青少年组织培育经验的专业平台机构广州市越秀区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也称“微辣青年”),为青年项目团队开展“成长营工作坊”,提供能力建设培训、技能培训、社群学习的机会,进行全年的专业支持与陪伴。

“从项目申报到执行,陪伴的各个团队自主发展的能级不断跃升。譬如黄钜茂老师,家电维修项目从特困家庭家电维修延伸至青年公益梯队培养,既提速提质,更在青年学生中植入了公益的种子。”微辣青年负责人刘海庆说。

创新路径

“90后”青年扮靓和美社区

“公益咖谈”是“德益青年”资助的一个宣传平台。公益咖谈直播间内,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睿航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中心两位90后一线社工陈静宜、刘嘉荣,与罗沙村青年骨干志愿者吴雪梅、东平社区青年志愿者Plogging公益跑团成员王芷熙一道,开启了一次公益复盘之旅。

在过去一年里,陈静宜在罗沙村筹划了《青年议事、义爱通行——青年志愿服务村居计划》公益项目,刘嘉荣则在东平社区开展了《“乐享蓝天”东平社区青年环保行动》项目,前者主打青年议事协商,后者特色在于集公益与健身为一体。

从设想到落地,陈静宜、刘嘉荣两位年轻社工都坦言不容易。然而,在过去一年正是“德益青年”公益行动的小额资金支持,让他们得以放开手脚去干。

“由于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罗沙村内平时车流量大,交通拥堵情况不时发生。”项目推进一年来,陈静宜发动青年志愿者对罗沙村交通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青年议事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组织青年志愿者对于交通标识不明、车位划分不明的地方修补完善,并在村内策划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活动,用趣味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缓解村内交通拥堵。

“Plogging其实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运动,边跑步边捡垃圾。东平社区环境优美,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在参加跑步锻炼过程中,还能做公益,用实际行动扮靓社区,并将环保理念向更多社区居民传递。”刘嘉荣说。

吴雪梅、王芷熙是参与上述两个项目的志愿者骨干,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青年加入社区公益中。而通过推动交通标识修补、实施积分奖励机制等形式,罗沙、东平社区青年的积极性也被持续激发。

“公益,须做,亦需谈,我们特邀约公益人士进直播间畅所欲言,既是互相切磋,也是一次头脑风暴,让更多人加入本土社区公益。”公益咖谈直播间项目负责人廖岸方说。

■观点

顺德区人大代表朱剑萍:

“德益青年”公益行动路径创新、多元互补

“德益青年”公益行动项目采取“基金会+商协会+平台组织+青年组织”的模式,充分调动了青年人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体现了公益性行动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德胜基金会和顺德青企协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落地机会,平台组织成为青年成长和公益实践的良师益友,几十个青年组织的加入让项目充满活力。公益行动目标明确且正向,通过小额资金扶持,引导青年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导青年人策划项目参与公益实践和社区事务。在公益实践中,培养青年人不断成长,让公益理念植根青年心中。

项目的手法路径多元且互补,一方面发挥青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多方资源的碰撞,迸发公益的火花,另一方面通过平台组织的指导弥补了青年人经验不足的短板,促进青年成长,让更多青年人加入公益行列,形成良好的公益生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童建军:

夯实顺德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基石

青年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更需要关注、关心和关爱的主体。“德益青年”公益行动以实在的“做事”致力于更长远的“做人”目标,通过小额资金资助的方式,引导青年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身边的社会问题,参与社区有序治理,为青年的公益热情付费,为青年的公益体验买单,为青年的成长铺路架桥,以期将社区内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培养成关心社区和热爱公益的青年力量。这是一项饱含功德的事业,是一场增益青年圆梦、奋斗和奉献的行动,夯实了顺德基层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基石。